在本次校园防疫工作期间,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负责7号学生公寓楼的老师们恪尽职守,秉持“党建引领,同心战‘疫’,为爱值守”的工作理念,以“三餐供应全员上,核酸抗原重点做,轮流值班全天守”的工作模式,服务学生们的衣食住行。从夏装到冬衣,他们冲锋在前;共筑校园健康屏障,他们率先垂范。在学校统一指挥、学院领导全程带领下,每位老师站出来、冲上去,为打赢这场校园防疫战共同战斗,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。

“抗疫主力”——王锴
学院团委书记王锴从事学生工作已有十余年,是此次抗疫一线的主要力量,为同学们日常服务的同时身兼数职,一并负责师生各项物资的配备和在疫情压力下学院的就业工作。在生活中,他是两个年幼孩子的父亲,由于进校,孩子们只能由爷爷奶奶照顾,每天空余时间通过视频简短地和家人见面、报个平安,是他工作最大的动力。

“贴心管家”——程媛媛
组织员程媛媛在此次进校工作前,做了大量准备工作,从护手霜到防寒服,各项生活用品考虑得一应俱全,真正把学校和同事当作家庭和家人,为驻校老师提供了工作和生活上的便利。行动就是最好的表达,在接到学院通知后,她积极投身抗疫一线,正是因为程媛媛老师的无私付出,才让学院驻校老师全身心投入到抗疫工作。

“知心园丁”——张宁
线上学习、舍友关系、留观、隔离、求职等种种因素都给学生群体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。作为学生心理工作辅导员,张宁认真分析影响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,积极开展各类心理疏导、朋辈互助、班级心理委员“云培训”等活动,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认知,筑牢疫情防控心理防线。除此之外,张宁还负责学院的宣传工作,他将严谨的作风一以贯之,向社会展现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最温暖、最真实、最阳光的一面。

“一线博士”——王小晶
在响应学院抗疫一线号召进校工作的老师中,活跃着一个身影,她就是2022级食品质量与安全班班主任王小晶。不论是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、分发生活保障物资、日夜坚守抗疫工作,还是为学生们授课,这位年轻的班主任都展现出兢兢业业的风采。生活与知识上双向培育学生,是她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始终坚守的信念;结合理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,是她做好学生“守护者”的自律信条。

“抗疫新手”——张子烜
张子烜是今年新参加工作的辅导员,参加工作后身份上的转变,让他深知肩负的重任。从开学迎新到抗疫期间三餐配送,从组织核酸、抗原检测到统计更新各类报表,他时刻告诫自己要虚心学习、保持激情,让青春在不断磨砺中展现责任与担当。

“校园骑手”——王文
各学院“电动车队伍”中,一直活跃着推免辅导员王文的身影。每天报送材料、物资教材发放,都是由他主要负责。自秋季开学以来,王文老师一直坚守在校区抗疫一线,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,并未磨灭这位“贴心大哥哥”的服务热情。为了坚决落实好学校防疫政策,他大多时间没有工作与休息之分,楼宇值班、三餐发放、物资购买、数据统计虽然辛苦繁杂,但在王文看来都意义重大,每一件小事的背后都事关学生的身体健康,容不得丝毫的马虎。

“抗疫巾帼”——杨霄
推免辅导员杨霄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最年轻的教师,在学校疫情防控最需要的时候,柔肩挑重担,请缨上一线,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加入学校核酸检测组工作,共筑疫情防控的“铜墙铁壁”,自己在包抓楼宇的日常数据管理工作也开展得井井有条。开学至今始终如一的坚守,夜以继日细致入微的工作,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抗疫篇章。

一间办公室、一个行李箱、一张行军床,就是他们在学校的家。不论是打印、报送材料,还是等候、转运人员,加班至凌晨两三点是常事,错过饭点他们就在办公室煮包方便面,困了累了就在帐篷里休息一下。他们会因疫情严峻复杂而担忧,但绝不会停下前进的步伐,困难越大,他们越显团结,一个个暖心瞬间,一张张感人画面,共同织密了守护校园健康的安全屏障。病毒无情,人间有爱,勇毅笃定,未来必是春暖花开。